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3年以来,山东省淄博市积极抢占文旅发展新赛道,用好“出圈”流量,紧跟热点营销,带动八大局便民市场、红叶柿岩等成为“网红”;与此同时,当地坚持文化赋能、厚积薄发,通过汇聚融合力量、打造城市IP、深耕文旅项目等塑造新发展优势、提振文旅消费。
哈尔滨啤酒、雪人、冻梨……1月13日,在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的领尚琉璃文化创意园,用琉璃烧制的哈尔滨“特产”刚刚开窑,许多网友就在线喊话“上链接”。“产品从配色到造型,经过几道工序反复打磨,每一个形象都力求生动。我们觉得用这种方式与‘尔滨’互动很浪漫,也带动了淄博陶瓷琉璃‘涨粉’。”该园区负责人陈京田介绍,作为新晋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领尚琉璃文化创意园集琉璃产品研发、展览展销、研学体验等于一体,不断丰富“工业+旅游”内涵,自2016年开园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
这是淄博市增强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缩影。淄博有丰富的工业遗存,涉及陶琉、酿酒、丝绸等类别。淄博市印发的《淄博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工业遗产+”多元化开发,推动工业遗产文化功能与周边城区功能的连片综合利用;实施高端陶琉转型升级工程,加快推动陶瓷琉璃从工业产业向文化产业转型,以更好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为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老厂房看艺术展,穿越隧道窑感受工业文明,与戏曲、民俗表演互动……在淄博市博山区颜神古镇,一场冬雪过后,许多游客前去打卡、旅拍,享受静谧的休闲时光。而在改造开发前,颜神古镇作为曾经博山窑的中心一度沉寂,周边有废弃古圆窑13座、关停陶琉企业厂房5000余平方米。为赓续千年窑火,淄博市引进厦门朗乡投资有限公司对古窑址、老厂房进行保护性开发,将古窑改造为小酒吧、博物馆,把古院落打造成为大师工作室、特色展示空间,让古老遗存与崭新业态共融共生,实现“工业+旅游”融合蝶变。
在淄博市张店区,借助创意策划、与市民文化空间一体打造等举措,一批存量资产得到有效盘活。以老新华制药厂、原淄博糖酒站马尚仓库等老旧厂房为试点,张店区探索“存量旧改+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新华1948、唐库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实现了对历史场景的活化利用。唐库文创园负责人齐浩介绍,目前该园区已成为集艺术空间、文创市集、文艺展演等于一体的青春社区和共创空间,并通过开展后备箱集市、民谣音乐节、自然博物手作展等主题活动,极大提升了城市活力,推动了夜间经济繁荣。
近几年,借力创意加持、业态焕新,淄博市让“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增加了传统产业附加值,也带动了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以新玩法、深体验赢得更多游客青睐。在焕活工业文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同时,淄博市进一步激活齐文化、黄河文化、聊斋文化等丰厚的文化资源,深耕“两创”实践,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近来,无论齐文化博物院里“萌出圈”的国宝牺尊,还是蒲松龄纪念馆设计推出的研学手册,或是淄博市博物总馆线上发售的《齐都淄州·镜花柳泉》数字藏品,都较好地展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捕捉到了“Z世代”的喜好,为当地博物馆游增添了人气。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2023年,该市各级各类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840余万人次。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等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的同时,淄博市进一步推动行业博物馆、手造博物馆等与城市记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构建展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活力IP。
为推动文旅业态扩容、品质升级,2023年以来,淄博市加快推进79个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实施景区品质提升行动,新创建齐文化博物院、岜山中医药健康旅游景区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此同时,夯实特色文旅产业基础,做足强链补链延链文章,打造形成陶琉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等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本报驻山东记者 孙丛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