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幸福张庄,从梦里走出来
首页 > 旅游频道> 今日头条 > 正文
[责编:陶媛]

幸福张庄,从梦里走出来

[责编:陶媛]来源:新华网2021-04-22 17:20

24小时热图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 彭丽媛会见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师生代表

  • 明前茶飘香

  • “奋斗者”号完成首次爪哇海沟深潜任务

  这是4月20日拍摄的兰考县张庄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新华社郑州4月21日电题:幸福张庄,从梦里走出来

  新华社记者双瑞、翟濯

  “五一”小长假还未至,河南省兰考县张庄村的街头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想要一睹“她”的“芳容”。

  张庄村,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20世纪60年代,这里曾是兰考最大的风沙口,饱受风沙肆虐。1963年,焦裕禄带领除“三害(风沙、内涝、盐碱)”工作队在这里找风口、追风源,组织群众挖泥封沙、栽种刺槐,成功找到防治风沙的良策。数十年过去,如今的张庄村早已摆脱自然灾害的肆虐,实现脱贫奔小康。

  这是4月20日拍摄的兰考县张庄村幸福路。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近些年来,张庄村在“脱贫攻坚、党的建设、产业发展、美丽村庄”方面重点发力,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走在张庄村内,发现不管大路小路都十分整洁干净,几乎每座庭院都是一处别致的风景。在张庄村桐花书馆里,众多游客在这里喝茶休憩,乐享美好的田园时光。

  “过去村里的主干道,‘雨天一地泥,刮风一脸土’,现在则是‘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同时,我们的每个农家小院都经过了个性化设计,实现了一院一景,景满全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从2013年底的3000元左右,增长至如今的15000元。张庄村还先后建成了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四面红旗纪念馆、农村干部学院,如今年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张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庄艳斐介绍说。

  这是4月20日拍摄的兰考县张庄村。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张庄村众多的农家小院中,有一家格外有名,这是张庄村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开的第一家民宿,取名“梦里张庄”。“为什么叫‘梦里张庄’?是因为我们有脱贫致富的小康梦,更因为在自然环境条件差的情况下,发展乡村旅游像做梦一样。”庄艳斐说。

  “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这曾是兰考的苦难记忆,而张庄尤甚。由于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差等原因,直到21世纪初,张庄村仍然没有摆脱贫困。2014年,全村共有贫困户207户75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5%。而如今,张庄人憧憬的幸福生活正在走向现实。

  闫春光一家曾是张庄村贫困户之一。在脱贫政策的引导下,闫春光通过发展养鸡产业,找到了致富的门路。勤快进鸡棚、虚心学技术、逐步上规模……他的蛋鸡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从2014年的1000只,发展到如今的1万只。有了起步资金,闫春光还操办起了芝麻油酿造、红薯粉条加工等副业。

  “春光是我们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代表,现在村里有越来越多的‘春光’在争先恐后地奔小康。”张庄村村支书申学风说。

  4月20日,在兰考县张庄村,村民在自家店内忙碌。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张庄能有这么大变化,靠的是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靠的是事事带头干的党员干部。过去,是焦裕禄书记带咱治了沙;现在,有村干部每天早上带头义务劳动,打扫全村的大小街道。张庄人永远记得,党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领路人!”谈起张庄人的幸福密码,张庄村老党员游文超一语道出了答案。

  “感党恩、跟党走。”这是张庄村宣传栏中的一句话,也是张庄人发自肺腑的心里话。为了纪念摆脱贫困,张庄村将村里的主干道命名为“幸福路”。“这条路是我们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见证,也寄托着村里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申学风说。

  今天,张庄村的幸福路还在延伸,张庄人的干劲也越来越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