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全球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在世界旅游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与此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需求、产业规模、发展阶段等都发生了变化,旅游二元结构矛盾、公共服务体系滞后和旅游体验差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旅游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大众旅游发展的需要。2016年中国旅游业“十三五”规划明确将“全域旅游”作为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提出了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促进旅游目的地发展阶段演进的发展思路。
全域旅游是旅游目的地理论的自然升级,是大众旅游时代以旅游业为区域优势产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发展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全域旅游一经提出就受到学术界、政府及民间智库的广泛关注。那么,全域旅游背景下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之间关系如何?不同时空下二者耦合关系是否会有变化以及如何变化?影响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变化的因素都有哪些?围绕以上问题,山东省高校教师撰写了《全域旅游背景下中国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时空耦合及驱动力》一文,探索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及全域旅游战略实施提供了决策参考。
赵传松学者认为: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交互耦合,相互促进,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旅游产业强调发挥旅游+的功能,使旅游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在促进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也发挥作用巨大,而且旅游业是典型的环境依赖型产业,对环境的依赖也会“倒逼”地区淘汰污染企业,加强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为游客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文中作者以中国31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尝试构建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二者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变,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耦合协调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进一步通过实证进行检验。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旅游发展和区域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区域发展速度整体低于旅游发展速度,二者均基本形成“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二者耦合协调度由失调范围区间进入协调范围区间,且耦合协调度发展的省际差异在逐步缩小。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在全局呈现不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征,局部空间空间格局演化特征明显。市场带动、投资拉动、环境倒逼和经济驱动是影响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驱动力。影响因素在空间上分别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特征。
(本文原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赵传松、任建兰、陈延斌、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