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工业遗产活化为景观成中国城市旅游发展趋势
首页> 旅游频道> 行业动态 > 正文

工业遗产活化为景观成中国城市旅游发展趋势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3-31 14:00

  3月26日,石景山首钢园内,三高炉玻璃栈道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站在40米的高空平台上,首钢园春光一览无遗。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精彩亮相后,石景山首钢园于不久前面向游客重新开放,受到人们的热捧。

  以首钢园为代表的工业遗产,见证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近年来,很多工业遗产“变身”创意园区、景观公园、博物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甚至“网红”打卡地。工业遗产活化为工业景观,成为发展城市旅游的一大趋势。

  绿色转型的见证

  “从近处看,被称为‘雪飞天’的滑雪大跳台比电视上的还要高大和陡峭。”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游客王女士说。“站在跟前仰视,都禁不住遐想运动员们站在最高点时的紧张心情。”随着石景山首钢园北区全面开放,首钢滑雪大跳台区域也迎来游客。这座由废弃钢铁冶炼厂改造的滑雪大跳台,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也是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一个样板。如今,它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地标性建筑。

  静静矗立的冷却塔、高炉,在阳光下凸显其独特的工业风格。来到三高炉附近,不少游客手持明信片在10个雕版印刷机前忙个不停,这里能印刷出“厂东门”“陶楼”“大跳台”“新首钢大桥”等具有代表性的首钢风景图。专程到首钢园游玩的刘女士一口气印了三套明信片,“都是给朋友带的。”刘女士说。

  如今在首钢园,游客可以到服贸会片区、三高炉秀池区域、群明湖周边,徜徉山水,漫步其间。当年的钢铁厂,不仅变身奥运赛场,也俨然变成风景宜人的景观公园。这背后,是一座百年老厂绿色转型的故事。

  在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中,许多地方都遵循了绿色发展思路,绿色转型带来的能量又反哺了工业遗产,使其生生不息。

  在新疆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地质陈列馆内,栩栩如生的雕塑、色彩斑斓的矿石、珍贵的老照片和老物件,向游客展示着共和国矿山建设者的峥嵘岁月。上世纪50年代,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集到可可托海,顶风冒雪开山挖矿。不过,随着开采难度的加大和更多新矿资源的发现,可可托海逐渐衰落,最终停采。

  在艰难的产业转型过程中,可可托海依靠生态修复和旅游转型找到了出路,三号脉露天开采矿坑等珍贵工业遗迹被评为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如今,可可托海形成了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特种旅游、科学考察为主要特色的景区,并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时代记忆的载体

  近年来,国内城市及周边的一些废旧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等工业遗产逐渐转化为文旅项目,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成为人们了解时代发展的窗口。

  在辽宁省调兵山市,退役的蒸汽机车变身宝贵的旅游资源。随着动力转型和火车技术的发展,蒸汽机车逐渐被淘汰,当时处理退役机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卖废铁或者回炉。一些国内外蒸汽机车发烧友的频频到访给当地带来了新思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工业遗产,铁煤集团建立了蒸汽机车博物馆。

  如今,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里完好保存着21台蒸汽机车,而且还能正常运行。借着蒸汽机车的东风,这里举办了数届国际蒸汽机车旅游摄影节,还成为多部影视片的热门取景地,国内外众多摄影爱好者和蒸汽机车发烧友都慕名而来。退役的蒸汽机车不仅没有过时,反而逐渐演变成一种符号,承载着一代人工作、生活的回忆,寄托着浓浓的怀旧情结。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798艺术区也是这样一种承载时代记忆的存在。艺术区内,扑面而来的是怀旧和前卫的氛围:工业厂房错落,管道纵横,布满涂鸦的墙砖斑驳陆离。在这里,风格独特的现代艺术作品和老旧的机械设备等工业遗存形成鲜明对比,给人跨越时空的错觉。而它的前身,原本就是一座充满时代烙印的工厂——国营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即718联合厂。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德在中国援建的最大的工程。之后,联合厂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单位。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各厂均出租部分闲置厂房以渡难关。一群艺术家来到这里,把废置的车间和厂房改造成当代艺术的聚集地:绘画、雕塑、摄影、精品家居设计、时装……如今,798艺术区已成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诸多重要展览都会选择在这里举办。

  “工业+旅游”深融合

  自2017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先后发布5批194项国家工业遗产。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支持各地依托当地工业遗产和老旧厂房、工业博物馆、现代工厂等工业文化特色资源,打造各类工业旅游项目,创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鼓励各地利用工业遗产、老旧厂房等设施培育一批工业文化研学实践基地(营地)。

  “工业+旅游”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形式。

  位于广州塔附近的琶醍文化创意园区,其前身就是珠江啤酒厂旧址。游人可以通过专门通道观看啤酒的生产过程,在啤酒博物馆品尝最新鲜的珠江啤酒。走到江边,则有啤酒厂码头改造成的美食休闲娱乐区域。这样工业遗产和旅游结合的形式,受到市民游客的广泛欢迎。

  在河北唐山,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组织的工业研学游亦深受学生们喜爱。园内的开滦博物馆、井下探秘游、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等不仅能让学生们了解煤的前世今生、实景体验煤炭开采技术的历史演变过程,还能让他们充分感悟中国铁路从蹒跚起步到如今“高铁领跑世界”的巨大嬗变,增强民族自豪感。近年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每年接待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研学游团队百余次,师生上万人。

  工业遗产主题游径的开发,也让工业遗产和旅游的融合更进一步。2021年,广州策划了11公里的“工业拾遗”文化步径,串联起羊城创意园等15处工业遗产,保留城市工业文化记忆。这样的主题游径让工业遗产由点变线,推动工业遗产游向纵深发展。(何欣禹)

[ 责编:陶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课本里的抗日英雄 我们从未忘记

  • AI古风动画丨在古诗里过一天清明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