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8家文艺院团、112个基层文艺团体、近2万名文艺工作者参演,84台舞台艺术精品、145部群众文艺佳作、1007件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示,近20万人次走进剧场、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超3.5亿人次共聚云端……9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2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盘点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有关情况。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天津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共同主办,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线上线下结合、演出演播并举,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工作新作为新气象新高度,是党和人民对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的一次实际行动。
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共享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立足新时代、聚焦新征程,集中展示了一批反映时代之变、彰显中国之进、回应人民之呼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以及一批践行初心使命、坚持弘扬正道、追求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
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一级巡视员周汉萍介绍,本届艺术节共有80余台优秀剧目完成了158场线上线下精彩演出。剧目主题鲜明、类型多样,涵盖戏曲、话剧、儿童剧、歌剧、舞剧、舞蹈诗剧、杂技剧、音乐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塞罕长歌》等15部剧目获文华大奖。本届艺术节参演专业院团演职人员共11968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年龄最小的5岁,年龄最大的84岁。
本届艺术节坚持艺术为民、艺术惠民。除规模大、水平高的舞台艺术演出以外,1007件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亮相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近1000件展品汇集“人民为中心文艺攀高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京津冀三地同时开展品牌文化展演、艺术普及展览、特色文旅线路推介、文艺评论研讨等10项活动。
周汉萍介绍,本届艺术节遵循“社会效益优先、市场运营为主”票务推广原则,线下演出实行低价票政策,平均票价水平比平时低15%至20%,中低价票占总量的70%,最低票价50元;线下展览免费预约参观,线上活动免费开放观看,实现了全民参与、全民共享。
打造新时代璀璨“群星”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期间,第十九届群星奖评奖工作同步开展。今年3月至9月,群星奖通过初选、复赛、决赛,从全国3260个作品中评选出30个获奖作品。
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钟华介绍,本届群星奖呈现出“多”“深”的鲜明特点:“多”体现在数量众多,一方面,广场舞、群众合唱纳入评奖范围,奖项数量增至30个,评奖数量更多、门类更全;另一方面,展演选拔活动约1.8万场,线上线下观众总人次突破9000万,展演场次、观众人次均创历届新高。“深”体现在参选作品主题鲜明、质量上乘,既有回望历史,表达热爱祖国和缅怀革命先烈的作品,也有着眼当下、聚焦现实,通过描绘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反映当代人民生活发展变化的作品;既有讲述基层工作者兢兢业业、为民奉献的故事,也有生动演绎一线抗疫人员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共渡难关的作品;既有体现当代都市生活,围绕群众身边事引发人们深刻思考的优秀作品,也有展现真挚感情、贴近群众心灵、充满温度的佳作。
据了解,本届群星奖紧密结合“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全国群众文化活动,推动全国掀起此起彼伏的活动热潮。目前,全国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超10万场,覆盖人群过亿,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参与活动。
线上演播成最大亮点之一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线上演播是本届艺术节的最大亮点之一。其间,280多个平台参与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超过3.5亿人次。
周汉萍介绍,在积极开展线上演播的过程中,积累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经验。一是健全组织机构,高效分工协同。本届艺术节首次成立线上活动与技术部,制定《线上活动与技术部工作方案》,下设物料制作、直播排期、直播技术、直播录制、数据统计5个小组,沟通及时、分工明确、调配有序,确保了直播工作0事故,0误差。为提高直播的呈现效果,助力线上直播常态化,文化和旅游部还邀请专业人士对2000余位全国文艺院团工作者进行了新媒体运营传播培训。二是建强媒体矩阵,提升社会影响。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设“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专栏”,建设云剧场,打造云展览,访问量达2000万。三是丰富呈现方式,创新表现形式,精心制作了《是什么点亮了艺术之路》等7个宣传视频、“主创说”等40余个短视频以及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专属表情包。四是增强实时互动,倾听群众心声,在直播过程中收集观众评论近千条。(见习记者 范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