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蚕桑+旅游”让明星村成为“明星”
首页> 旅游频道> 今日头条 > 正文

“蚕桑+旅游”让明星村成为“明星”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4-07-04 09:45

  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通讯员  许  兵

  成片的桑园郁郁葱葱,农家民宿、农家乐等点缀在漫山遍野的桑园中,移步换景,美不胜收……仲夏时节,不少游客走进陕西省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被这里的满目绿意吸引,也因这里产业融合迸发的活力而心动,赞叹明星村真的成了“明星”。

  “这几年,明星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支撑、业态融合、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形成蚕桑、养猪、养鸡和乡村旅游四大产业,全村产业年总产值达2亿元。”站在“网红打卡地”——“天空之镜”的玻璃平台上,池河镇宣传委员徐伟指着一望无际的桑园,对记者说:“国宝鎏金铜蚕就出自我们这里!”据悉,鎏金铜蚕几乎与真蚕同样大小,于1984年在石泉县出土,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经专家鉴定为汉代鎏金铜蚕,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明星村的发家史跟蚕桑密不可分。明星、大阳、草庙3个村自古以来就有兴桑养蚕的传统。但过去3个村虽然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却规模小、链条短、效益低。3个村合并成新明星村以后,村党支部组建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由集体经济控股、村民入股的旅游公司,盘活土地、房产、山林、库塘、公共设施等资源,实行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统一筹建、资源资产统一开发,成就了明星村“西北蚕桑大村”的名头,桑园连片总面积6000余亩。

  近年来,明星村借助石泉县重点打造中国金蚕小镇的机遇,在巩固传统蚕桑种植养殖产业的基础上,全村共流转土地2300亩,建设万亩桑海,盘活村集体闲置房产3处、农户闲置房屋27户,改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商品超市、研学宾馆和精品民宿,配套建设了桑栖旅游环线、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等服务设施以及“天空之镜”、空中漂流、山地摩托、儿童游乐场等休闲游乐设施,建成醉美桑海景区。

  “明星村通过一体发展,让闲资源变成活资产,让分散零星的资源资产集中形成规模效应,明星村从传统农业村变为宜游、宜业、宜居旅游示范村。”石泉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我们依托桑园生态资源和鎏金铜蚕文化资源优势,创新开发打造了一系列精品民宿和研学旅游、团建体验、篝火夜市、乡村酒吧、火狮表演等文旅业态,留住了游客,带来更好的乡村休闲体验,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明星村沧海桑田景区经理谭瑞说。

  据悉,目前,明星村通过改造农户老屋、新建民宿、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形式打造精品民宿27家,并积极建设高效经济桑园、桑品种博览园、果桑采摘园,发展桑园套种、养殖等特色农产品,开发出富硒蚕桑宴、桑叶茶、桑葚干等系列产品,实现了桑园变景点、旧宅变民宿、农民变股东的华丽蝶变,走出了一条推窗见景、开门迎客、就地转岗、居家经营、产业富民的发展之路。

  随着村里旅游业的发展,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年过六旬的村民陈泽华夫妇坐不住了,积极参与旅游景区服务。“没想到老房子被改造成这么漂亮的民宿。”陈泽华高兴地说,“我们将老房子和桑园租赁流转给村里的旅游公司,还在公司从事保洁、保安等工作,租赁费、流转费加上工资和村集体经济分红,一年收入超过5万元。”

  创业能人陈泽勇早些年一直在外地辗转打工,看到家乡明星村旅游红火,毅然返乡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精品农庄民宿。“节假日里,每天营业收入近万元,平时也有生意。”陈泽勇说,“我还要持续投入、提升,努力给游客创造更加舒适的休闲度假空间,真正让游客体验到有品质的乡村田园生活。”

  像陈泽勇一样返乡创业的能人越来越多,近几年明星村共吸引50多人返乡创办农家乐、民宿及手工作坊。

  明星村通过打造集精品民宿、农耕体验、原乡生活、旅居康养等乡村旅游休闲综合体,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中来,实现了三产带一产促二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明星村醉美桑海景区,记者看不到曾经的沧桑,只感受到如画的乡村之美。塑胶步道依山势镶嵌在桑海之中。村民房前屋后绿树掩映,花丛环绕。正是采桑养蚕季节,一拨拨游客留下欢声笑语,不远处民宿小木屋在桑海中若隐若现。1075户3488人的明星村,如今已有1600多人从事蚕桑、旅游等产业。202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超过50万元。

  桑叶富裕一方百姓,金蚕助推乡村振兴。明星村将蚕桑文化元素与乡村旅游、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等有机结合,探索走出了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路径,先后获得了全国美丽休闲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今后,明星村将着力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品质,让群众稳定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徐伟说。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天平三号卫星

  • 第九届福建艺术节福州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连续多年的卫星遥感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延安吴起县的植被覆盖度颜色由浅变深,森林覆盖率从1997年的8.4%提升到2023年的20.3%,林草覆盖率从1997年的19.2%提升到2023年的72.9%。在绿色的逐年浸染中,这片黄土地刷出了自己的“新颜值”。
2024-10-23 01:07
每一份订单都是对乡村发展的支持。快来加入我们,一起为延安苹果打call,为乡村振兴助力!
2024-10-23 00:59
自然条件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海拔适、土壤好。种植技术棒:品种优、矮化密植、疏花疏果、套袋技术。管理超精心:防冻防雹、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产业政策强:政府重视、科技支撑。延安苹果,品质绝佳,你值得拥有!
2024-10-23 00:53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为革命文艺的瑰宝,在延安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诞生。歌曲的音符和歌词让人感受到黄河奔涌怒吼的力量,又好似冲锋的铿锵号角,在当时激励着无数战士英勇战斗,直到今天依然感召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进,无畏前行。
2024-10-23 00:49
2024年6月,延安市高家原则村迎来了新面貌。通过综合治理,这个小山村改写了多年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生活用水全靠打井的历史。旧沟道焕发了新貌,解决了安全隐患易发的“顽症”,补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填补了公共服务设施的“空白”。一年多的时间,它是如何完成“变形”的呢?一起来看!
2024-10-23 00:45
10月21日,参加“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的编辑记者们在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发现了一款神奇的面膜。
2024-10-23 00:45
“让大风冷怂刮着,朝整个中国刮着,把每座城市吹遍希望种子……”延安是红色的、是乐观的、是科学的、是光辉的、是充满生命力的、更是历久弥新的!陕北说唱歌手王耍大用一曲方言版的《刮大风》,唱出延安青年一代敢为天下先、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新面貌。
2024-10-23 00:06
“冼星海咖啡”其实是冼星海和妻子在艰苦日子里自创出来的特调“咖啡”。
2024-10-22 22:00
听着《黄河大合唱》恢弘铿锵的旋律,你一定很好奇,作曲家冼星海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作出这样伟大的作品吧?走,我们一起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寻找冼星海曾经生活和创作的痕迹吧!
2024-10-22 21:54
果农赵永东一边忙着采摘苹果一边高兴地向我们“炫耀”着今年的苹果收成,他告诉记者明年要给自家果园引进更全面先进的种植技术。
2024-10-22 21:47
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保存有相对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2024-10-22 21:17
延安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陕北极薄煤层煤田资源的主要赋存区域,是我国开采极薄煤层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2024-10-22 20:16
10月21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市宝塔区高家原则。
2024-10-22 20:10
2023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显示,当年黄河干流2023年输沙量0.953亿吨,与多年平均值(1952-2020年)9.21亿吨相比,减少90%,与近10年平均值1.61亿吨相比,减少41%。
2024-10-22 19:45
10月21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参观采访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共同见证延安创新高质量发展,在延能天元,媒体团深入了解延安传统煤炭产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互结合的高质量发展。
2024-10-22 13:46
10月20日,参加“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的百余名全国媒体编辑记者、网络大V满怀崇敬之心,走进延安革命旧址,透过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寻历史记忆,感受圣地魅力。
2024-10-22 13:41
无锡·延安智算中心以先进的计算技术、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创新的科技应用,构建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科技世界。
2024-10-22 13:37
来延安一定不要错过延安文艺纪念馆。
2024-10-22 13:31
10月22日、10月23日,每天9:30-12:30,陕西卫视《逐梦之路——行走在绿水青山间》融媒直播和您一起探访绿水青山新延安!
2024-10-22 13:27
平昭高速狮子山桂江特大桥顺利合龙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精准浇筑,由中交路建承建的广西平昭高速TJ3分部狮子山桂江特大桥迎来了历史性时刻——全幅合龙。
2024-10-22 1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