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讯(记者 黄高原 范朝慧)北京时间11月15日,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第122次会议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举行。会上公布了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申报的云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湖南十八洞村、四川桃坪村、安徽小岗村、浙江溪头村、山东烟墩角村7个乡村入选,入选总数达15个。我国是本届入选乡村最多的国家,入选总数也是世界第一。
从内陆到沿海,从高原到平原,从东部到西部,此次入选的7个乡村在地域、文化、发展模式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充分反映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成就。
阿者科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核心区。2018年,阿者科村启动实施“阿者科计划”,实行“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村民以梯田、房屋、生产生活方式等资源入股,还能就地就业、返乡创业,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旅游分红的多重收益,村民在收获旅游分红的同时,积极自发保护传统村落。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阿者科走出了一条全民共建共享的蝶变之路。
官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土楼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的“大观园”,土楼山歌、客家传统工艺等代代相传。2008年,福建土楼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官洋村通过改善和活化利用土楼内部环境与公共空间,融入休闲业态,土楼民宿、土楼农家乐等逐渐兴起,与土楼密切相关的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也通过土楼音乐秀、画舫船表演、非遗戏台等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主客共享的乡村旅游发展还吸引青年返乡创业、来乡就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官洋村正在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中实现乡村振兴。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传承有序。2013年,“精准扶贫”理念从这里走向全国。十八洞村将独特的自然资源转化成可供游客观赏体验的旅游产品,为农民带来了资源性收入,实现了可持续利用。十八洞村还修缮苗族古民居,整修古驿道,增设苗绣体验馆、农家乐、苗寨民宿等文化体验业态,过苗年、吉客节等民俗活动主客共享、居游同乐,通过文旅融合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向世界展示中国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桃坪村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是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引人注目。桃坪村以碉楼和传统民居建筑闻名遐迩,当地居民每逢节庆盛装打扮、载歌载舞,悠扬的“花儿纳吉”、热闹的“羌族莎朗”、神秘的“释比绝技”、古老的“羊皮鼓舞”轮番上演。桃坪村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住寨子、品美食、赏民俗。碉楼营造、羌绣等传统工艺衍生的研学产品和文创广受欢迎。特色乡村旅游成为桃坪村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方式。
小岗村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小岗村大力发掘在地资源,让凤阳花鼓、凤画等非遗资源焕发生机,建立“大包干”纪念馆,向国内外游客述说中国农村改革的历程与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小岗村围绕“旅游+”做发展文章,紧扣文旅资源和市场消费需求,鼓励村民参与旅游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研学、开办乡村民宿,彰显了当代中国乡村的精气神。
溪头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是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地,并保有世界上规模较大的活态古龙窑群。溪头村坚持“生态优先”,通过构建乡村低碳生活体系,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常态化治理;通过维护特色村落景观,发展多元化旅游产业,有效促进当地自然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的转化。溪头村依托青瓷文化,建立“不灭窑火”共富工坊,开发传统工艺体验、研学教育、民宿等新业态,打造瓷源文化传承空间、现代艺术创作基地、瓷艺特色文化节庆等旅游品牌,得到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
烟墩角村位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是亚洲最大的天鹅越冬栖息地。以石为墙、海草为顶,烟墩角村还有被称为“活的中国生态建筑标本”的沿海传统民居——海草房。天鹅是烟墩角村发展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每年冬季都能吸引众多游客。为了守护天鹅、守住良好生态,烟墩角村设置严格的生态保护区,村民自发轮流巡逻值班。村里对海草房进行维护性修葺和保护性开发,渔家民宿、海草咖啡等旅游业态逐渐兴起,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篇章。
据了解,联合国旅游组织于2021年发起“最佳旅游乡村”评选,旨在促进旅游更好发挥在重视和保护乡村及其相关景观、知识体系、生态和文化多样性、本土价值观和活动以及美食方面的作用。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带动旅游市场复苏、县域经济发展、城乡消费扩大的重要动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乡村旅游分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为22.48亿人次,同比增长15.5%;接待总收入为1.32万亿元,同比增长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