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雨水至,万物生。2月18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雨水。雨水节气,标志着冰雪消融、春雨绵绵,大地开始焕发生机,从扶犁的田舍翁到踏青游玩的游人,都能在雨水节气中感受生命苏醒的生机。
民间有“雨水三候”之说,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随着雨水的到来,大雁开始从南方迁移回北方,标志着春天即将铺满大地。在雨水的滋养下,草木开始抽芽返青,预示着春耕的开始。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作为春耕初始最重要的节气,雨水节气在南方被称为“可耕之候”,作为春耕初始的重要节气,雨水当天,华南地区的农户,通过“占稻色”预测稻谷的成色,以爆炒糯谷预测收成。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还会在这个时候举行祭龙仪式,传承民俗文化。
“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雨水蕴含的节气文化,成为文博场馆近期活动当中的热门话题。雨水节气前后,位于北京的香山革命纪念馆将二十四节气实体卡片与种子相结合,制作“种子+节气”的卡片,卡片一部分可以用于打卡盖章留作纪念,另一部分可以种在土里,邀请游客一起记录四季变化。
近日,一场以“雨水”为主题的社教活动在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开展,结合“鸿雁来”这一自然现象,工作人员着重从构图、笔触和意境等方面,对馆藏书画珍品《芦雁图轴》进行了剖析与鉴赏。工作人员还为游客解读了“雨水三候”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引导大家体会古人如何通过细致观察自然变化科学指导生活与生产。通过任务卡互动的方式,游客们还探究了雨水节气的起源、传统习俗及其在农耕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期待下一次的节气之约。”济南市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说,将继续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推出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为了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节气的魅力,福建各大图书馆推出系列活动。其中,福州市图书馆开展《榕图拾节之雨水》主题讲座、“春日来信”绘画活动;莆田市图书馆坐忘分馆开展“二十四节气”之雨水文化沙龙活动,分享雨水文化,让大家感受大地的觉醒与生命的勃发。
伴雨而生的“伞”,同样承载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制伞业有200多年历史,其伞制作技艺精湛、美观且耐用,在省内外久负盛名。古田县博物馆将于2月22日开展“二十四节气”之雨水主题活动,结合雨水节气特色和油纸伞的历史渊源,带领青少年深入了解雨水节气知识。同时,通过手工绘制伞面活动,锻炼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审美素养,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随着雨水节气到来,寒风呼啸、雪花纷飞的残冬渐行渐远,潇潇细雨开始浸染早春大地。
“山山能作雨,物物解呈春。”雨水前后,是旅游营销的好时节。近日,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推出“二十四节气”短视频之雨水篇,并在“遇见福州”公众号发布。视频中,福州各景区的樱花迎风绽放,一朵朵、一簇簇地交织着,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浓郁而娇艳,得到众多网友的点赞和转发。“希望通过这个短视频,真诚邀约大家走进‘有福之州’赏花、品美食,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雨水至,游兴萌动。“山色空蒙雨亦奇,我终于看到了雨西湖。”近日,北京游客郑雯专门前往浙江杭州,赏浴鹄湾美景,打卡霁虹桥、黄篾楼、子久草堂等点位,“清晨的浴鹄湾,湖山之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美不胜收,烟雨江南名不虚传。”
一帘细雨下,春色扑面而来。静坐苏州拙政园听雨轩,聆听春雨之声;漫步嘉兴西塘青石板路,看乌篷船摇曳生姿;穿行黄山古村落,在粉墙黛瓦之间,撑一把油纸伞,感受烟雨江南……杏花雨、杨柳风、江南春,让游客沉浸在如烟如雾雨丝中。(陶 李 本报记者 杨丽敏 李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