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们的家。
7月19日,10多万海内外游客冒雨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举办地锡林浩特市那达慕会场,一件件雨衣、一把把雨伞,在绿草如茵的广袤草原上交织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那达慕”是蒙古语音译,意为“娱乐、游戏”,含有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举办正逢草原景色最美、牛羊最肥壮、马奶酒口感最醇的季节,是农牧民欢庆丰收的最佳季节,也是外国游客到访最为集中的时节。
作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项目,那达慕在加强民族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也有现实意义。传统那达慕的主要标志是摔跤、赛马、射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那达慕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逐步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内蒙古自治区虽然已经举办过34届那达慕,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的第35届那达慕与往年有哪些不同呢?让我们走进雨中的那达慕,去领略一番别样的风采和神韵。
让我们在那达慕相见
或许我们一年没有相见,或许我们几年没有相见,那让我们今天在雨中的那达慕相见。雨中相见,一定会多几分柔情和浪漫。
12个盟市代表队又一次相见。嘉宾主持人肖东坡如数家珍般地介绍每个走过主席台的盟市方阵:现在走来的是呼和浩特市代表方阵,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北方沿边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现在走过来的是包头市代表方阵,“草原钢城”奏响了新中国工业自强的序曲,“稀土之都”点亮了科技强国的智慧灯塔;现在走过来的是兴安盟代表方阵,“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这里是红色基因的沃土,也是祖国北疆的“山水画廊”……
北京正北,锡林郭勒最美。锡林郭勒盟代表方阵正阔步走来。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的举办地,锡林郭勒盟正拉开低空经济发展的序幕,空域活力焕发、潜力涌动。内蒙古中联鹏图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成立,低空智联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验证实验室科研基地和低空智联立体交通网实验室科研中心揭牌,“锡林郭勒一号”飞机首航起飞,低空经济产业园区、航空小镇、飞行营地正在规划建设……让我们跟随阿吉太组合的歌声,一起向前方,共同展望美好的明天。
更加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在《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中,由6名武警护旗手和16名骑警护卫员组成的护旗方阵,护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走过主席台,全体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升国旗、奏唱国歌。
让我们在那达慕相聚
在原生态歌曲《搏克赞》恢宏的旋律中,512名搏克手方阵摇着江嘎、迈着鹰步震撼上场。众所周知,摔跤是那达慕的重要活动之一。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摔跤手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最引人注目的是皮坎肩中央部分的精美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或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摔跤手足蹬马靴,腰缠一条宽皮带或绸腰带,身着的套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和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著名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江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中获奖的标志。
搏克是力量与智慧、毅力与尊严的纯粹较量,体现了北疆儿女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把搏克运动与中国式摔跤融为一体,正式纳入全国摔跤锦标赛中。
搏克的勇武和额吉的慈祥在蒙蒙细雨中汇成一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画卷。在“国家的孩子”的搀扶下,81岁高龄的老额吉热勒吉德玛身着鲜艳的蒙古袍缓缓走到舞台中央,接受每一个“国家的孩子”的真诚祝福和特殊礼物。“国家的孩子”们共同把一件苏绣披肩送给热勒吉德玛额吉,这件南方的礼物表达了血浓于水的人间真情。67岁的马冬梅把她刚到草原时额吉为她缝制的小蒙古袍送给热勒吉德玛额吉。60多年来,她一直珍藏着这件蒙古袍,在今天这个特殊的场合作为礼物送给老额吉,多少人为此热泪盈眶。
20世纪60年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有3000名孤儿从上海来到内蒙古大草原,锡林郭勒草原收养了其中880名孤儿。孤儿不孤,草原母亲用人间大爱哺育他们成长,热勒吉德玛老额吉就是“草原母亲”的杰出代表。
让我们在那达慕相约
青年歌手阿云嘎是内蒙古文旅推荐官。在雨中的舞台上,他放声歌唱,邀请国内外游客到内蒙古旅游。
那达慕组委会独具匠心设计了一个环节,邀请“种草”手环号码为“1314”的游客和肖东坡、阿云嘎共同宣布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开幕。十万分之一,何其幸运——这位幸运游客是来自辽宁省葫芦岛市的张璐女士。
在泥泞中、在雨水中、在万人瞩目中,张璐走上舞台,用颤抖的声音喊出——我爱那达慕,我爱内蒙古!
“我爱那达慕,我爱内蒙古”,在那达慕开幕式现场回荡,也在草原上空久久回荡。(阿勒得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