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进入7月,西藏各地迎来旅游旺季。在海拔4700多米的纳木错湖边,电动大巴车一辆接着一辆,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拍照打卡,分享旅途喜悦。
纳木错意为“天湖”,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市班戈县交界处。据统计,2014至2024年间,纳木错景区接待游客511万人次。
畅游高原,便利交通是关键。近年来,纳木错景区的交通和旅游设施日益完善,游客可选择乘坐汽车、火车或飞机前往拉萨,然后转乘汽车前往景区。景区内,游客中心、停车场、超市、餐饮等一应俱全,可满足游客基本需求。
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旅游必须与保护生态同步进行。
在那曲市比如县,萨普雪山以其秘境之美收获众多粉丝,近年成为网红景点。“如果过度开发破坏生态,雪山撑不过5年!”萨普雪山景区负责人旦增达杰说,景区主打自然原生态,重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萨普景区日前已正式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景区环境,提升游客体验。”
2023年,纳木错景区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4年底,景区公司与当雄县政府达成增资扩股合作协议,为打造更优质、更丰富的旅游体验提供坚实基础。
“景区发展应该让游客看见美景、读懂文化,更让守着这片土地的人日子越过越红火。”拉萨纳木错景区保护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龙泉介绍,2018年以来,景区公司投入游客集散中心商业圈项目建设,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目前,景区的生态护林员、讲解员、驾驶员、保安保洁以及各部门的管理员等岗位,85%以上都是当地村民。
随着西藏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享受到家门口的红利,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和受益者。记者在纳木错采访时了解到,有的村民以前在拉萨市务工,现在则选择在家门口的景区就业,放牧、务工两不误。
三色湖,是众多G349自驾游爱好者的必经之地,位于昌都市边坝县,由黄、黑、白3种颜色的湖泊组成。晴天,湖光与山色交相辉映;雨天,云雾缭绕美若江南。
“到了8月,我们这里游客会更多。”边坝县普玉二村村民金美顿珠原来在边坝镇上开商店,去年6月起在白湖旁边经营商店,并提供帐篷租赁。虽然刚起步,但他看好三色湖未来旅游发展的前景。
近年来,西藏不断推动文旅融合,绘就诗与远方新画卷。在那曲,聂荣县的嘎确牧场提供多元场景,黑帐篷里烟火升腾,传统放牧、挤奶、制作乳制品都值得一试;在昌都,洛隆县的硕督特色文旅小镇展示茶马古道焕新颜,察雅县的吉塘特色小城镇洋溢康巴风情……
随着各地景区提质增效,西藏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藏全区接待游客3218.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7%;实现旅游总花费315.52亿元,增长10.2%。
白云蓝天,青山绿水。踏上雪域高原,在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的对话之中,寻觅净土,自得其乐。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发展的文旅产业,正成为世界屋脊的亮丽名片,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报记者 李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