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巨大的农村居民出游潜力逐步释放,既可以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促进内需的扩大,又能够有力地助推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农村居民出游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城镇居民出游人次24.52亿,同比增长17.5%;农村居民出游人次8.33亿,同比增长30.6%;城镇居民出游花费2.60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55万亿元,同比增长30.1%,农村居民出游人数和出游花费增长双双超30%,大幅高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增长,可以产生多重积极效应: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促消费、扩内需;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对此,可以着重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潜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13—2021年,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快1.7个百分点。收入的增加支撑了农村居民旅游的持续发展。2015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0.0亿人次,其中农村居民11.9亿人次,旅游消费6584.2亿元。2024年,国内居民出游56.2亿人次,其中农村居民12.5亿人次,出游花费0.8万亿元。现在农村居民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越来越强,为他们出游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同时,从收入结构来说,现在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除了传统农业,电商、民宿经营等新业态收入不断增加,而这部分收入最可能转化为旅游消费,这就是消费潜力所在。加之现代农村居民已经改变了生活方式,他们已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中走出来了,农忙过后的农村居民有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想去看看”的强烈意愿。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4》显示,我国78.2%的农村居民有出游意愿,农村居民占劳动节旅游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4.5%提升至2024年的10.5%。农村居民希望暂时摆脱繁重的农活,到美好的休闲度假地去放松身心,去感受快乐的生活,去感受城市的文明,也去感受不一样的美丽乡村。可以说,农村正在成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农村居民出游正成为旅游市场的鲜活景象。
二是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助力扩大内需。随着农村居民出游潜力的释放,直接拉动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多个领域增长,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特别是农村居民从“攒钱建房”到“花钱看景”,从“背上背篓赶集”到“带上行李出游”,“诗和远方”走进农村居民生活,而且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已从单一观光转向“住宿+体验+购物”产业链条,对扩大内需的拉动也越来越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乡村常住人口为4.65亿人;而外交部2025年发布的欧盟人口为4.5亿人。我国乡村常住人口超过欧盟总人口,有着可观的旅游客源基础。据浙江乡村旅游研究院了解,农村居民中值得关注的潜在消费人群主要包括新农人(返乡青年/新型职业农民)、富裕中老年群体(55岁以上),一旦这些人群的消费潜能充分释放出来,对扩大内需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这场从乡村出发的旅游热潮将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农村居民出游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农村居民通过外出旅游,不仅从乡村旅游的“接待者”变成了“出游者”,还进一步改变了思想观念,许多农村居民在出游中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回来后自己也开始从事乡村旅游。如笔者所熟悉的一位湖州村民,从云南丽江旅游回来后,受到了强烈的触动,放弃了在城市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开办了乡村民宿。还有一些原来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村居民,通过出游,从别人的乡村民宿经营中学到了好的做法,把城市旅游发展中的精细管理和文化内涵挖掘做法运用到自己的经营管理之中。这些实践不仅助力了城乡统筹,更促进了城乡文化的互鉴提升。例如,全国较大的乡村旅游集聚区——湖州市长兴县“上海村”的许多乡村民宿从业者,每年都要出游一段时间,这既是改变生活方式,学会“忙中偷闲”,更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业态而进行“充电”。
综上所述,巨大的农村居民出游潜力逐步释放,既可以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促进内需的扩大,又能够有力地助推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农村居民出游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农村居民出游有望成为扩大内需的强大生力军,各地要更加重视农村居民出游和乡村旅游,不仅要出台支持农村居民出游的好政策,还要深化支持农村居民从事乡村旅游产业的创新政策和法规。例如,湖州市就专门出台了《湖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乡村旅游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村居民出游权益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干永福 作者单位:浙江乡村旅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