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百舸争流,万箭齐发,太壮观了!”来自内蒙古的杨女士激动地举起手机,镜头对准千帆竞发的海面,“今天在大连看到‘万船出征’,这种震撼终生难忘。”
9月1日,中国黄渤海伏季休渔期结束。当天中午,千余艘渔船分别在大连湾辽渔码头、旅顺口区陈家村渔港、长兴岛八岔沟海港、金州杏树屯等码头集结。随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渔船竞相出港,驶向蔚蓝渔场。
在辽渔集团大型豪华客货滚装船“渤海钻珠”轮上,2025大连·辽渔国际开海季拉开帷幕。辽渔客滚航运中心全面竣工通航仪式、第五届“绿叶对根的情谊”辽宁省群众舞蹈展演活动也同步启动。
活动现场,一场以“深蓝之美”为主题的千人舞蹈展演精彩上演。辽宁省文联与辽宁省舞协的艺术家们携手辽宁沿海6市的舞者,以现代港区和渡轮为舞台,用肢体语言诉说人类与海洋的故事。
12时整,鞭炮响声与轮机轰鸣声响彻云霄,数百艘渔船同时启航。现场观礼的游客王振华感慨:“渔船列队出港的轰鸣声像大地的心跳,那一刻突然理解了什么是‘向海图强’。”网友“追海人”在直播间留言:“渔船破浪前行,就像我们中华民族永不停歇的脚步。”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文化和旅游为传统渔业注入了新活力。从开海仪式展现的民俗文化到千人共舞的艺术呈现,从渔港的烟火气息到非遗鼓乐的当代演绎,大连正通过文旅融合创新,不断拓展海洋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为深入挖掘“海洋”这一城市特色元素,大连全市八大区域携手联动,推出了精彩纷呈的开渔仪式、独具韵味的民俗展演,并配套推出海鲜品鉴、产品展销等活动,形成了集观赏性、体验性与消费性于一体的海洋文旅产业链。
海洋文旅的动人篇章,书写在星罗棋布的海岛与充满乐趣的碧波之上。近一段时间以来,大连的海岛游迅速升温,长山群岛、广鹿岛、蚂蚁岛等成为热门目的地。游客们乘船“跳岛”,探访原生态的海岸线,体验赶海拾贝、沙滩露营,品味渔家乐的闲适,远离喧嚣感受别样的海岛风情。
“我一直向往宁静的海岛生活。这次在广鹿岛住了一天,白天赶海、晚上听涛,这种融入自然的感觉太治愈了。”刚从广鹿岛返回的游客王姬兴奋地分享着她的旅程,“渔家乐的大姨现捞现做的海鲜宴鲜得让人忘不了。”
作为海洋休闲旅游的深度体验活动,海钓游也迎来一年中的黄金季节。大连黑鱼、黄鱼、鲈鱼等鱼类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钓鱼爱好者。不少本地渔民借助在线平台推出海钓服务,提供导钓、装备等一站式服务,让游客在体验捕鱼之乐中尽情享受海洋的馈赠。
而大海最直接的馈赠,莫过于舌尖上的鲜味。开海后,首批渔船满载而归,鱿鱼、飞蟹等时令海产纷纷“跳”上餐桌。在金普新区金发地海鲜市场,随处可见“现挑、现称、现煮”的火热场景,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鲜香。这份“从海洋到餐桌”的极速体验,成为吸引游客味蕾的金字招牌。
海风清凉,浪潮奔涌。大连不仅以其舒爽的气候成为游客避暑的“心动之选”,更凭借不断丰富的海洋文旅体验,留住了更多探寻“深蓝”的脚步。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连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01%,暑期住宿预订热度同比增长18%,游客消费金额同比提升25%。其中,亲子民宿与滨海度假酒店更是一房难求,海洋文旅板块贡献尤为突出——从舌尖品鲜到海岛小住,从海钓体验到邮轮出行,多元业态正共同撑起这片蓝色经济的新增量。
海洋文旅的动能也持续向更远的航道延伸。大连积极打造“跟着邮轮游大连”品牌,今年预计将接待国际邮轮18个航次,服务游客超3万人次。9月1日晚,“爱达·地中海”号邮轮再次从大连母港启航,搭载2547名游客驶往日韩。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两个航次船票早在出发前就已售罄,反映出邮轮旅游市场持续攀升的热度。
开海节俗、群众文艺、海岛慢游、海钓体验、海鲜美食……大连正以海为卷,以文化为笔,绘制出一幅融合经济与生态的蓝色发展新图景。(本报记者 葛鑫 通讯员 杨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