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快看!这颗土豆足足有拳头大!”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的农田里,不少游客举着刚挖出的土豆兴奋地拍照。这片田地因“捡土豆”活动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既能亲手挖土豆,还能观看乌兰牧骑带来的二人台、好来宝等演出。这场“土豆热潮”,成为内蒙古秋季旅游热点。
今年秋季,内蒙古推出“赏秋+农事”“非遗+体验”“夜游+消费”等多元业态,将“金色秋景”转化为“富民金流”,为秋季旅游市场注入强劲动能。
乡村旅游接地气
内蒙古乡村旅游以“农事体验+乡土文化”为核心,把农田变成景区、农产品变成商品,让游客在亲近自然中感受乡村魅力,也为农户打开增收新渠道。太仆寺旗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的土豆主题活动,形成“东西呼应”的旅游热潮。
太仆寺旗是锡林郭勒盟重要的马铃薯产区,每年秋季机械采收后,田间总会遗留部分土豆。当地文化和旅游部门联合镇政府与农业企业,打造“土豆猎人 薯你开心”捡秋薯乐汇活动,将“田间遗珠”转化为特色旅游产品。现场设置了“土豆叠叠高”“切土豆丝厨艺大比拼”等游戏,让亲子家庭乐在其中。“土豆宴”上,土豆泥、山药鱼子等地道美食,更是让游客大饱口福。
社交平台上,“太仆寺旗捡土豆”话题一度登上抖音同城榜热搜第一,热度达532万,当地推出的4条主题旅游路线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北京游客李富感慨:“带孩子挖土豆、住农家院,人均花费800元,既亲近自然又了解农耕文化,比去游乐园有意义。”
察哈尔右翼后旗依托“中国薯都”优势,推出“挖土豆、品薯宴、游薯博”主题活动。游客可乘观光小火车穿梭薯田,体验机械化采收与人工挖薯的差异;马铃薯博物馆通过互动装置,展现种植历史与深加工过程。活动期间,土豆饼干、土豆蛋白粉等20余种文创产品销量突破50万元,带动周边5个行政村农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
服务升级暖游人
从大兴安岭的层林尽染到阿拉善的胡杨金黄,内蒙古秋季旅游资源丰富,各具特色。各地以优质服务配套美丽风光,让“一次旅行”带来“多次回味”。
位于大兴安岭腹地的阿尔山市成为秋季旅游热门地。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阿尔山累计接待游客超49.38万人次,旅游收入6.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93%和37.72%,创历史新高。
“白天赏秋景,晚上享文化”是阿尔山旅游核心模式。白天,游客可以去乌苏浪子湖观晨雾,在氧心森林浴道徒步,或在金江沟温泉度假区体验“温泉+简餐”。夜幕降临,圣泉广场的“非遗篝火音乐会”上,马头琴合奏与林海风声共鸣,乌兰牧骑演员与游客手拉手跳安代舞,互动环节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当地文化魅力。
针对游客流量激增,阿尔山推出多项暖心服务:开放2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提供800余个免费车位;组建“顺风车志愿服务队”,提供免费救援与指引;搭建“住宿信息共享平台”,规范入住退房时间;政府食堂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面向游客开放,推出5元早餐、15元午餐的惠民自助餐,日均接待超2000人次;景区提供免费早餐、大衣租赁服务,120余名志愿者在景点提供咨询服务。
河北游客王女士说:“凌晨1点抵达,10分钟找到民宿,早餐管饱,租赁大衣解决降温烦恼,贴心服务让我们十分难忘。”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则以“胡杨盛宴”吸引全球游客,推出“胡杨摄影+沙漠探险+民俗体验”系列产品。当地开通“景区直通车”,15分钟一班免费接送;胡杨林景区设12个“便民服务点”,免费提供饮用水、应急药品和充电服务;针对摄影爱好者推出“日出/日落摄影专线”,配备专业向导。同时,额济纳旗还联动周边旗县,推出3日游、5日游线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业态创新显活力
内蒙古秋季旅游以“生态资源转化”和“消费场景拓展”为突破口,通过特色业态与夜经济,将“季节限定”秋景转化为“全年可期”消费动力,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兴安盟哈日雅玛图草原的牧野山涧项目核心业态为“不在马厩悬崖咖啡馆”,由企业与阿日林一合嘎查(行政村)合作运营,采用“企业+嘎查+农户”模式:嘎查以土地入股分红,农户优先获得工作机会或免费设摊销售奶食品、手工艺品。咖啡馆背靠悬崖,木质结构搭配玻璃幕墙,游客一边喝着融入本地牛奶、沙棘的“草原奶咖”“沙棘拿铁”,一边俯瞰草原秋景。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咖啡馆每年向嘎查分红17.5万元,用于修缮道路、增设垃圾桶;5名工作人员均来自周边嘎查,月薪3500元至4000元。据了解,该项目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3个嘎查农牧民增收。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则以夜经济补齐秋季旅游消费短板。康巴什在乌兰木伦湖区周边建设三层平台,布局多元业态。一层汇集蒙餐、陕菜等30余家老字号店铺,发放满50元减20元的“夜间美食券”,日均核销超800张;二层设置10余项亲子游乐项目,还打造了“非遗小课堂”,非遗传承人免费指导游客制作蒙古族刺绣、皮艺产品;三层推出“夜游乌兰木伦湖”项目,搭配水幕电影、灯光秀,吸引众多游客。
今年秋季,康巴什湖区夜经济街区累计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夜间消费占比45%,带动周边商场、酒店夜间营业额同比增长38%。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冀晓青说:“最动人的风景藏在烟火里,我们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民生温度为底色,让‘流量’变‘留量’、‘一季热’变‘全年火’。”
从太仆寺旗的薯田到阿尔山的林海,从哈日雅玛图的草原到康巴什的湖畔,内蒙古秋季旅游以“农旅融合、全域体验、生态赋能”为路径,将秋日风光转化为长效消费动力。这份主客共享的智慧,为全国秋季旅游提供了参考。(伊日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