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赣南采茶戏韵味醇厚,演绎客家风情;原生态客家山歌悠扬婉转,唱响古老情怀……初冬时节,在江西省上犹县梅水乡园村村非遗街区,一场场以茶为媒、融合非遗体验与客家文化的活动火热上演,游客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农文旅融合的魅力。
这座充满活力的村庄,曾列为“十三五”省级扶持贫困村。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过度采伐与开垦让园村村水土流失严重,穿村而过的九曲河淤塞,村民生活苦不堪言。2006年,一场洪灾致村内房屋、农田受损,生态修复迫在眉睫。“复绿是必行之策,科学种茶能兼顾生态与经济价值。”园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有良说。
依托园村村悠久的种茶历史,村民田春兰创办了犹江绿月食品有限公司,盘活村内600亩老茶园,带领村民在门前屋后、山上山下种上茶树,并在茶行间建设坎下沟、引水沟、排灌沟等水保设施,减少泥沙径流,增加补灌抗旱水源。上犹县水利局局长李稼介绍,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以“三治同步”“五水共建”为治理模式的园村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获评江西省首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成为生态治理样板。
“‘穷山恶水’变成青山绿水,茶产业、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陈有良说,小流域治理让土壤肥力提升,园村村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吸引10多家茶企相继落户,90%的农户参与茶产业链,茶叶种植面积扩至4600亩。“公司免费提供茶苗和技术,鲜叶收购价还高出市场10%,我家5亩茶园年收入超5万元。”脱贫户张可有说。
插上科技的“羽翼”,茶企购进先进加工设备,建立“智慧”“可视化”茶园系统,监测茶树生长、预判天气,客户扫码即可查看所订制茶叶生产全过程。“基地还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了茶叶科技综合体,培育出宜机采摘的省级茶树良种‘赣茶3号’,实现量质双升。”田春兰说。
园村村还以茶为媒,深度融合茶文旅,不断丰富产业业态。当地打造了大金山漂流、赣南森林小火车、客家门匾文化传承基地、5678时代记忆馆、非遗夜市街区等文旅项目,建成运营九曲龙溪谷等精品茶香民宿13家、候鸟式民宿22家,带动村民兴建农家乐30多家、水果采摘点10余处,每年吸引游客40多万人次,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刘 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