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预测,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30万亿元。当“60后”带着稳定收入和多元需求,逐年拥抱文旅市场,曾经被视为“小众赛道”的银发文旅迎来“黄金时代”。
近期,上海“百元一日聚”、江苏常州“三天两晚康养套餐”等新业态不断涌现,精准契合这一群体的需求。这些产品不仅盘活了非热门时段的文旅资源,更以社交为核心,让老年人在棋牌、唱歌、老友畅谈中缓解孤独、结识新友。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今年上半年的调查显示,近半数新老人“偏好功能创新而非低价”,超四成“愿意为高品质产品多花钱”。
“60后”城市退休人群成长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普遍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稳定的退休金保障。他们在文旅消费上的核心诉求,已从“养老”转向“享老”。面对这一趋势,经营者必须摆脱“低价低质”的传统思维,将消费场景与精神需求深度融合,才能真正释放银发文旅的“新势能”。
首先,信任是银发消费的核心密码,也是文旅经营者的立身之本。银发群体虽消费意愿强烈,但历经岁月沉淀的消费习惯让他们更为谨慎。许多老人在小程序下单前会专程探访公司办公室确认资质;初涉异地聚会时,常让子女核查企业正规性。这种谨慎背后,源于对虚假宣传、强制购物、售后缺位等行业乱象的警惕。想要赢得银发群体信任,需要经营者秉持长期主义。一方面要做到透明化经营,清晰公示行程安排、收费标准、退改政策等,例如春秋航空“银发年票”推出“未用随时退、未回本退差价”条款,有效降低了消费顾虑。另一方面要坚守诚信底线,杜绝强制购物、虚假承诺等短视行为,如“共比邻”品牌通过年均服务近百万人次,积累了良好口碑。此外,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应协同发力,建立健全市场机制,让诚信经营者获得激励,让乱象无处藏身。
其次,银发群体的生理特点与消费偏好,决定了文旅服务必须走出“粗放化”,迈向“精细化”。适老不是简单的简化,而是全方位的适配,核心要抓住“饮食、安全、体验”三大关键词。在餐饮供给上,应提供低盐、低糖、软烂、温热的营养餐食,同时兼顾个性化需求;在行程设计上,采用“慢游”模式,避免高强度赶路。如银发旅游列车“夜行日游”的安排,既保证休息又不影响观光;在安全保障上,要配备随团医生、急救药品,对接目的地医疗绿色通道,酒店做好防滑处理、配备紧急呼叫器,甚至在列车上配置医疗救护员并打通医保异地结算,让老年人出行无忧。
再次,数字化适老也不可或缺。在保留线下咨询、纸质合同等传统服务方式的同时,也要优化线上体验。如同程旅行推出的方言识别、无障碍设施推荐等功能,让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也能轻松规划行程。只有将传统服务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才能让老年人感受到真正的便利与尊重。
最后,经营银发文旅,盈利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非唯一目的。真正能长久立足的经营者,必然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致力于创造“老有所乐、老有所获”的和谐环境。文旅经营者要跳出思维定式,构建多元化的价值供给体系。联动老年大学开发摄影游学、非遗研学等产品,让旅行成为学习的延伸;打造怀旧主题场景,通过老物件、老歌曲、经典影视唤起情感共鸣;更要注重情感服务,让工作人员以耐心、细心的态度提供陪伴式服务,如“全程专人协助”模式的游学服务,让老人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当文旅消费不再只是购买服务,而是成为享受生活、实现自我的载体,银发群体自然愿意为此买单。
银发文旅市场的崛起,既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时代命题,也是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这片新蓝海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用心”的竞争——用诚信打消顾虑,用精细满足需求,用价值赢得认同。当越来越多的文旅经营者真正读懂银发群体的内心诉求,将“适老”转化为“暖老”,将“生意”升华为“生活”,收获的将不仅是可观的市场回报,更是一个有温度、更具活力的老龄化社会。(李 琤)
